亮點黔西南訊 洪微,一位80后的女孩,在浙江8年的打工生涯中學會墻紙加工生產技藝,回鄉(xiāng)開辦墻紙加工作坊,并帶領十里八鄉(xiāng)的布依族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è),譜寫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動人故事。
洪微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1998年,只有小學文化的她為補貼家用毅然放棄學業(yè)到浙江一家墻紙加工企業(yè)打工,春去秋來,洪微在廠里走過了8個年頭。2006年,洪微回鄉(xiāng)結婚成家。2012年10月,從小不甘放棄的洪微與打工的企業(yè)達成協議,廠家無償提供原材料,她在自己家里加工,由廠家以6元一米的價格回收半成品墻紙。就這樣,洪微在貞豐縣小屯鄉(xiāng)水銀洞村開始了她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洪微說:“主要是在我們這些地方找不到什么事情做,文化又低,做什么也沒有資本,做這個廠里提供材料,不需要多少資本,原材料、機器都是老板提供,想到拿回來做點零花錢。”
廠家發(fā)來墻紙加工原材料棉紗,而洪微不厭其煩地每天重復著紡織的動作,兩個月下來,她收入了5000多元錢。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錢,何樂而不為呢?洪微馬上想到了家鄉(xiāng)的許多布依族婦女,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下來家里依然一貧如洗。于是,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其他像她一樣在家里操持家務的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è)。本村的韋成英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的指導下,韋成英不但熟悉掌握了墻紙的編織技巧,還能掙錢補貼家用。
韋成英說:“這個是輕巧活路,一個月整得一、兩千塊錢,在家里面找不到什么做,帶小孩,在家里面做這些小工就算了。”
由于當地的布依族婦女從小就有紡線織布的功底,洪微更加堅定了發(fā)展更多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è)的決心,于是,她重新引進了15臺編織機,并在北盤江鎮(zhèn)金井村、長田鄉(xiāng)瓦廠村發(fā)展了15名婦女在家里利用農閑時節(jié)編織墻紙,她本人負責回收并支付工資。半年下來,她發(fā)展的婦女每月收入都達兩千元錢。
洪微說:“主要是他們在家里也沒有什么事做,找工作帶著小孩別人也不要,拿回來做就減少一些留守兒童,減少老人的負擔,照顧這些很老的老年人,給他們賺點小用錢,補貼家用。”
如今,洪微除自己加工墻紙外,她想得最多的是讓更多的留守婦女有事干、有錢賺,既能補貼家用,又能照顧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
洪微說:“輕松,一天就坐起,又不費多少力,天晴下雨都在屋里做,又不被太陽曬,又輕松。”(張洋忠報道)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