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縣農村寄宿制學校 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四在學校·幸福校園”貞豐縣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成功探索
——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黔西南州貞豐縣在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以“吃在學校解食憂、住在學校受關愛、學在學校長知識、樂在學校感幸福”為主要內容的“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是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有效探索,是適民情、順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是實實在在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據了解,2007年起,這艾小學探索把父母雙雙外出無人監(jiān)管的孩子請到學校統(tǒng)一吃住、統(tǒng)一玩樂、統(tǒng)一學習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創(chuàng)建了“村(校)共建”新模式,將村里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專家、寨老納入關工委“五老”成員,形成合力共同關愛學校里的留守兒童。在村里老人和村委的努力下,這艾小學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逐漸總結提煉為“吃在學校解食憂,住在學校受關愛,學在學校長知識,樂在學校感幸福”——“四在學校·幸福校園”。貞豐縣還確定者相中學、牛場中學等全縣7所中小學為“四在學校·幸福校園”試點校,進行試點并逐漸推廣。
學校負責人介紹,這艾小學距離縣城23公里,學校覆蓋20多個村民組,6000余名苗族、布依族、漢族村民。該校建校之初,全校只有3個教學班級,在校生不足40人,教師3人,教學設施十分簡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目前這艾小學共有12個教學班,27名教職工,578名在校生,70名住校生。目前這艾小學的留守兒童有219人,占學生總數的40%左右,算上單親外出的已達到76%。
讓孩子在學校吃得放心
在北盤江畔,擁有百年辦校歷史的牛場中學共有在校生1095名,其中留守學生就有280名。為了讓學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學校統(tǒng)一為全校學生中午提供正餐,同時按照營養(yǎng)餐的標準為寄宿生提供早餐和下午的正餐。牛場中學老師王柳介紹:“學校在大宗原材料采購,如蔬菜和豬肉主要是與本地的蔬菜基地和養(yǎng)殖場簽訂協議,本地采購。同時,學校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科學合理地制定食譜,為學生提供營養(yǎng)膳食,讓學生吃得營養(yǎng),吃得健康。”
該校的食堂共有兩層,一樓主要用來排隊打飯打菜和部分學生餐廳,二樓是主餐廳。寬敞明亮的食堂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親筆題字的金黃色匾額“春苗營養(yǎng)廚房”被掛在醒目位置。“食堂里每天有18位叔叔阿姨為我們做飯,學校的學生都享受營養(yǎng)補助,家庭困難的住校生還享受寄宿生困難補助,”牛場中學九年級(7)班學生左路術告訴記者,“‘春暉食堂’的取名是希望我們知恩圖報,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社會,回報祖國母親。”
讓孩子在學校住得安心
溫暖的床鋪,干凈整潔的地板,口杯、牙刷、洗臉巾等生活用品整齊地擺放在寢室一角,雪白的墻面上貼著學生們手工制作的裝飾品,者相中學學生的寢室充滿了家一般的溫馨。據學校里的老師介紹,每個寢室都是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動腦布置的,進入每個寢室都能找到各自獨特的“名片”。
在學校,除了寢室生活,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一直都是老師們心里的一件大事。何順成是者相中學的總務主任,一天的課程結束后,他會和往常一樣來到各個宿舍,與學生們聊起家常,小到生活瑣事,大到學生們遇到的困難麻煩,并細心幫助他們共同面對,及時處理,像家長般關愛著每一位住校生。“我們的孩子很多來自大山里,有的出去理發(fā)要走兩三個小時,剪一次頭發(fā)又得花幾塊錢,學?紤]到這種情況,專門設立了理發(fā)室為孩子們免費理發(fā)。”何順成告訴筆者。
同時,者相中學還開設了“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學生可以與家長親情視頻、電話,“面對面”聊天、溝通感情。在“悄悄話”室,輔導老師與學生像朋友一樣聊著心里話,以交流的方式培養(yǎng)并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僅如此,學校還建立“代理家長”和“伙伴結對”制度,從生活、學習、情感和經濟等多方面給予農村留守兒童關心照顧和幫助教育。者相鎮(zhèn)者相中學九年級(2)班何光菲說:“現在,我們都有了自己的‘代理家長’、‘老師媽媽’,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資助。每逢節(jié)日,還會收到‘代理爸爸’、‘老師媽媽’送來的禮物,一件溫暖的新衣,一個嶄新的書包、一本散發(fā)著墨香的新書,讓我們享受到了濃濃關愛。”
讓孩子在學校學得用心
走進者相中學,莊嚴的孔子塑像屹立校園,校園內以貞豐的歷史和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學生手繪版畫為主要內容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墻環(huán)繞四周。寧靜的校園里,學生們認真地聆聽著每一堂課程,課余時間,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更是少不了專心看書的孩子身影。
而在牛場中學,學校開設的‘四點半’課堂,利用下午放學后的一個小時對學生們進行課外輔導,課堂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美術、書法等,學生們可以在其中找到興趣,全面拓展知識,補進不足。同時,針對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校開展了“培優(yōu)補差”工作,老師們對他們會實施特殊教育教學計劃,分層教學、因人施教,目的在于讓優(yōu)生更優(yōu),學困生不差。
在這艾小學,在完善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等來拓展學生學習知識渠道的同時,更是請來了村里的“外教”——“五老”中的退休老教師,每周定時為學生們開設道德講堂。這艾小學的教師陳玉芳介紹說:“道德講堂是利用孩子們的課外時間,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教身邊人,希望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懂得‘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用心學習,將來做個有用的人。”
讓孩子在學校樂得開心
“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開展以來,貞豐縣各個學校的繪畫、書法、舞蹈等各種興趣小組、社團一個接著一個誕生。在這艾小學,書畫室成了學校美術課和孩子們第二課堂最喜歡的地方,學生們用自己手中的筆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圖案,張貼在教室四周的墻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有了良好的興趣后,課余時間不但過得充實,而且還能有老師與同學相伴,讓留守學生不再孤單。”者相中學老師何順成如是說。
為了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愛、集體的溫暖,找到“家”的感覺,感受到社會關愛的幸福,貞豐縣各村(校)的“五老”人員和老師還會對留守學生進行訪問,縣關工委和教育關工委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慰問,并及時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困難,使留守學生在關愛中成長,在成長中感受快樂。
“村里老人、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關愛我,讓我感受到了不是親人勝過親人的關懷。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在學?梢悦赓M打電話給他們、和他們視頻通話。這里就是我的家!我很開心、很幸福!”楊家駒是貞豐縣者相鎮(zhèn)這艾小學的一名留守兒童。幾年前,他的母親外出浙江務工,父親常年為別人跑貨車,留下他一個人和70歲的外婆在這艾居住,在談及學校的“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時,他微笑著道出了心聲。
“四在學校·幸福校園”建設得到國家和省州領導的關心和關注
今年9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等一行來到貞豐縣者相中學、這艾小學、牛場中學,參加了在貞豐舉辦的貴州省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以“吃在學校解食憂、住在學校受關愛、學在學校長知識、樂在學校感幸福”為主要內容的“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
“在學校吃得好嗎?學習得怎么樣?感到快不快樂?”在這艾小學操場上,顧秀蓮與學生親切交談。在了解到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得到了改善后,顧秀蓮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她說:“是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有效探索,是適民情、順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是實實在在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希望貞豐縣各學校和老師們繼續(xù)進一步努力探索、總結,全力做好讓學生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學得用心、樂得開心,真正感受到‘吃在學校解食憂、住在學校受關愛、學在學校長知識、樂在學校感幸福’,讓孩子們在學校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她同時指出,中國關工委將把“四在學校·幸福校園”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讓全國更多留守兒童和農村孩子受益。
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深入開展“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是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這項活動為我省農村孩子改善學習條件、提升綜合素質、健康幸福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搭建了平臺、提供了保障,對促進我省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夯實貴州實現跨越發(fā)展的人才基礎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龔賢永:各級關工委要帶著感情助推“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深入開展,帶著責任助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努力把這項活動打造成為貴州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重要品牌。
州委書記張政:黔西南州將進一步總結、提煉、推廣“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的做法和經驗,堅持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發(fā)展農村基礎教育,切實保障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真正實現農村寄宿制學生“吃在學校解食憂、住在學校受關愛、學在學校長知識、樂在學校感幸福”的目標,辦能用的教育,辦有用的教育,辦符合我州當前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教育,辦扶貧的教育,辦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的教育,為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線,努力構建適應后發(fā)趕超、同步小康的教育發(fā)展體系。
10月15日,記者來到貞豐縣“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的發(fā)源地者相鎮(zhèn)這艾小學,正值課間10分,小朋友們有的在乒乓球桌前練習乒乓球,有的在藍球場打藍球,有的在“少年宮活動室”練習電子琴,有的在手工制作室學習做手工,有的舞蹈室排練舞蹈……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據悉,貞豐正在著手“把‘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的范圍推廣到全縣的中、小學校,重點是農村寄宿制學校。讓學生在學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學得用心、樂得開心。”2014年9月,貞豐縣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貞豐縣委關于深入開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的決定》,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出了部署,為讓每個孩子同在藍天下快樂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全力做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周明輝 王育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