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上午,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羅援一行赴興義知行學校視察。

11月18日上午,視察現場。
亮點黔西南訊 11月18日上午,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羅援,北京軍區(qū)某部隊參謀長蔡四維一行赴興義知行學校視察,興義知行學校董事長、校長邱林等學校領導陪同。

準備題字。

羅援將軍為興義知行學校題字。
在現場,羅援將軍親自為興義知行學校題字“精忠報國”寓意鼓勵興義知行學校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長大爭當祖國的棟梁之才。

羅援將軍參觀興義知行學校食堂。
隨后,羅援將軍一行參觀了該校食堂、運動場地等學;A設施,對興義知行學校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解。羅援將軍表示:“來到興義知行學校感到非常激動,因為知行學校的辦校宗旨教育興國;知行學校培養(yǎng)的學子大部分是來自少數民族、貧困家庭的孩子,我們國家的強國之夢在于青年,青年的希望寄托在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為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應該從小樹立報國之志,奮發(fā)圖強”。

羅援與興義知行學校領導合影。
據了解,興義知行學校是由興義市盛霖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一所民辦學校。學校位于興義市灑金教育城,是一所高起點,高品位的寄宿制學校,對學生實行封閉式和準軍事化管理。學校第一期工程建設占地面積80畝,建筑面積55000平方米,總投資1.5億,二期工程建設于2016年9月動工。校內配有標準塑膠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大型運動場地;教學樓可容納50個教學班,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設備;學生食堂一次性可容納3000余人就餐;三棟學生公寓樓,每間5人標準配置,內設衣柜,寫字臺;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教學科研提供了硬件保障。校園依山而建,環(huán)境空曠高遠,群山環(huán)繞,綠樹成蔭,清幽雅靜,得天地自然之靈氣,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圣地。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多樣化教育和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興義市盛霖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將在短期內投入巨資,吸納天賦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全力打造興義教育品牌,力求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相關鏈接:
羅援
羅援,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人,羅青長之子。少將軍銜,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軍事分會會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出生于1950年。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戰(zhàn)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人物經歷
曾在總參測繪學院、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防大學深造,曾任駐丹麥副武官,曾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邀請任高級訪問學者。
兼任中國國際戰(zhàn)略學會高級顧問、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國際戰(zhàn)略基金會特邀研究員、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被中國臺灣研究會、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北京臺港澳交流促進會選為理事。出訪過10余個國家。
羅援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家庭的耳濡目染使羅援從小就向往軍旅生活,希望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zhàn)士。羅援青少年時代最大的愿望是想上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當一名軍事工程技術人員,報效祖國。
但是,十年動亂摧毀了羅援的夢。因為父親被打成了“走資派”,羅援連當兵的資格都被取消了。羅援父親羅青長的老戰(zhàn)友,原高等軍事學院的副院長劉忠,冒著政治風險,將羅援送到了云南邊陲他的老部隊,圓了羅援當兵的夢。但是,當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羅援必須隱瞞身份,被送到連隊的生產點勞動鍛煉,當上了一名不發(fā)軍裝,沒有領章帽徽的特殊的生產兵。這一段的經歷對羅援的人生影響還是很大的。羅援白天放牛、割草、墊牛圈,晚上就伴著牛睡覺。身上被跳蚤咬得渾身是包,感染后,血水膿水渾在一起,奇癢無比,每天放牛回來,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泉水邊沖個澡。
后來,隨著政治環(huán)境的好轉,羅援終于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式一員。羅援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更感謝近半年的勞動鍛煉,它完成了羅援從學生到軍人的轉變。
(本網 張猛攝影報道)
共有0條評論